menu

当前位置: 主页 > 可靠数据

Adv. Energy Mater.:在具有碳电极的无空穴传输材料MAPbBr3太阳能电池中实现高达1.57 V的高开路电压

发布时间:2017-10-02



【背景介绍】

无机-有机杂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APbX3,A =甲基胺(MA),甲脒(FA)等; X = I,Br,Cl等)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非常傲人的成绩,功率转换效率在过去七年中已经提升至22%,并且这一数值随着科研人员的努力还在不断突破。但是要进一步推动工业应用需要生产制备大面积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成果简介】

近日,北京大学徐东升教授、大连理工大学孙立成教授和梁永齐副教授(共同通讯)等人模拟AM1.5光照,在具有碳(石墨)电极的平面MAPbBr3太阳能电池中获得了1.57V的开路电压(Voc)。具有正常结构(FTO/TiO2/MAPbBr3/碳)的无空穴传输材料的MAPbBr3太阳能电池在模拟AM1.5阳光下,电流-电压扫描期间显示出很小的迟滞现象。并且装置实现了8.70%的转换效率。碳电极可有效地提取MAPbBr3太阳能电池中的光生空穴,并且工业上适用的碳电极不会限制溴化物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性能。基于频带对准的分析,发现MAPbBr3和碳之间的界面电压(能量)损失与MAPbBr3的价带最大值和石墨功函数之间的偏移相比非常小。相关成果以题为“Achieving High Open-Circuit Voltages up to 1.57 V in Hole-Transport-Material-Free MAPbBr3 Solar Cells with Carbon Electrodes”发表在了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上。

【图文导读】

图1 器件结构表征

北京颐光新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开发、制造和销售太阳电池测试系统、包括太阳模拟器,量子效率(IPCE)测试,以及其他光电设备光学系统有关的仪器设备为一体的科技公司。面向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和其他相关领域用户。在此诚邀您加入我们的团队,与我们共同创造企业价值,达成职业发展目标。

A)FTO上的MAPbBr3膜的X射线衍射图

B)模拟AM1.5阳光(100 mW cm -2)下电池的电流密度-电压曲线

C)MAPbBr 3膜的SEM图像

D)太阳能电池装置的横截面图像

图2 IPCE光谱、稳态光电流响应及密度

北京颐光新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开发、制造和销售太阳电池测试系统、包括太阳模拟器,量子效率(IPCE)测试,以及其他光电设备光学系统有关的仪器设备为一体的科技公司。面向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和其他相关领域用户。在此诚邀您加入我们的团队,与我们共同创造企业价值,达成职业发展目标。

A)在0.0 V偏压(短路)下测量的MAPbBr3器件的稳态光电流响应

B)MAPbBr3太阳能电池在短路条件下的IPCE光谱和AM1.5太阳光谱下的光电流密度

图3 J-V曲线

北京颐光新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开发、制造和销售太阳电池测试系统、包括太阳模拟器,量子效率(IPCE)测试,以及其他光电设备光学系统有关的仪器设备为一体的科技公司。面向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和其他相关领域用户。在此诚邀您加入我们的团队,与我们共同创造企业价值,达成职业发展目标。

A)在模拟AM1.5阳光下的MAPbBr3太阳能电池的J-V曲线

B)光浸润(AM1.5阳光)对太阳能电池J-V曲线的影响

图4 MAPbBr3膜的发光特性

北京颐光新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开发、制造和销售太阳电池测试系统、包括太阳模拟器,量子效率(IPCE)测试,以及其他光电设备光学系统有关的仪器设备为一体的科技公司。面向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和其他相关领域用户。在此诚邀您加入我们的团队,与我们共同创造企业价值,达成职业发展目标。

A)MAPbBr3膜的稳态光致发光光谱(峰值在536nm,FWHM = 21nm)

B)MAPbBr3器件在各种偏差(3.0,3.2,3.8和4.0V)下的电致发光光谱

【小结】

该团队模拟AM1.5光照,在具有碳(石墨)电极的平面MAPbBr3太阳能电池中获得了1.57V的开路电压(Voc)。并且发现MAPbBr3和碳之间的界面电压(能量)损失与MAPbBr3的价带最大值和石墨功函数之间的偏移相比非常小。该发现意味着存在MAPbBr3层内的费米能级钉扎或高掺杂区域。能够有效地从MAPbBr3中提取碳电极光生空穴的能力有助于为工业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碳电极的应用铺路。

文献链接Achieving High Open-Circuit Voltages up to 1.57 V in Hole-Transport-Material-Free MAPbBr3 Solar Cells with Carbon Electrodes(Adv. Energy Mater.,2017,DOI:10.1002/aenm.201701159)


相关信息: